土木与水利水电工程学院
土木与水利水电工程学院创建于2019年7月,是整合学科专业资源基础上新成立的二级学院,现为蚌埠学院的核心骨干学院之一。学院现设有土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环境科学(含中美合作)三个本科专业。多年来学院面向全国招生,生源稳定,生源质量较高,现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935人。学院重视加强国际合作,现有环境科学中美合作班,拓展师生国际视野。
学院高度重视着力构建高素质教师队伍,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学院现有教职工34人,专任教师22人,教授2人,副教授6人,高级工程师3人,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30人(博士5人,在读博士7人),拥有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坛新秀2人。
学院拥有土木与水利实验实训中心(下设5个实验室)和环境科学实验中心(下设5个实验室)。其中,土木与水利实验实训中心设有工程测量实验室、土力学实验室、建筑材料实验室、水力学实验室、结构分析与水利工程仿真模拟实验室;环境科学实验中心设有环境监测实验室、环境生态学实验室、环境工程实验室等;另有大学生科技竞赛和创新实验室。
学院教师团队近年来承担了多项重要教学、科研项目,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级教科研项目数十项,承担大量横向课题,累计科研经费300余万元。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其中SCI、EI论文二十余篇),编写专著和教材数十部,授权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十余项。获得水利部大禹科技进步奖2项、江苏省科技进步奖1项和其他奖项数十项,科研有效反哺教学,更服务于区域发展。
学院强化思想教育、学业和就业指导,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和资助育人等工作,加强学风、考风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积极开展各项科技人文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围绕“地方性、应用型、工程化”办学定位,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毕业生应用能力较强,适应华东区域特别是安徽省的人才的需求,受到企事业单位的好评,就业率保持较高水平(初次就业率97.6%)。
土木与水利水电工程学院招生电话:0552-3177628
水利水电工程
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水利水电工程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和组织管理能力、良好人文素养,能够在水利、能源、交通、建筑等领域,从事水利水电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专业特色:专业依托“淮河流域水科学研究所”,承担多项科研项目。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教育厅项目5项,横向项目10余项;出版专著和教材5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SCI、EI论文12篇;软件著作权10余项;荣获省部级奖项10余项。
主要课程:水利工程制图、水力学、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水资源规划及利用、水工建筑物、水电站、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工程项目管理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就业方向主要为水利水电工程相关企事业单位及科研院所等。近年来,毕业生考研成绩优异,录取学校包括河海大学等国内水利学科知名高校。
土木工程专业
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扎实专业知识,较强实践能力和一定创新能力,能够在土木工程及其相关领域,从事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特色:土木工程专业为安徽省专业综合试点改革专业。本专业注重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本专业教师具有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国家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和国家二级注册建造师等执业资格和丰富的相关工程实践经验。近三年本专业教师主持本专业并参与相近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省级和校级教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教科研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5部。主持并参与横向课题多项,申请国家专利3项。
主要课程:主要开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木工程制图、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土木工程施工等课程。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主要为设计、施工、监理、工程管理等相关企事业单位。本专业就业形势良好,毕业生大多在中铁、中建、中核等单位就业。
环境科学
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环境科学方面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技能,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技术开发和应用等方面的能力,能够在环境监测、污染治理、规划与评价等方面,从事环保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管理和服务等工作,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专业特色:环境科学为安徽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高级职称比例达54.5%,拥有安徽省教学名师1人,安徽省教坛新秀2人,校级优秀教师2人。教师主持省级教研项目6个,发表教研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级和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10余项,发表科研论文100余篇。国家授权专利9项。
主要课程:环境学、环境化学、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环境监测、环境生态学、水污染控制工程、资源与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就业方向主要为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相关企事业单位及科研院所等。学生考研成绩优异、录取率高,一大批学生进入到浙江大学、南开大学、东南大学等著名高校深造。
经济与管理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始建于1989年,前身系蚌埠高等专科学校经济管理系,2007年更名为蚌埠学院经济与管理系,2016年正式更名为蚌埠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根据蚌埠学院及经济与管理学院学科专业发展规划,学院先后申报并获批市场营销、交通运输、工程管理、财务管理、物流工程和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7个本科专业。已培养本科生近4000人,现有在校本科生1802人。
学院现有教职工57人,其中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19人、博士学位3人、硕士及以上学位46人;学校认定的双能型教师29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校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2人、校级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3人、校级师德标兵2人;获批各类教研项目39项;承担纵向科研项目30项,横向项目21项;发表学术论文191篇;获批发明专利14项,出版省级规划教材4部、专著2部。
学院按本科专业设置了6个教研室;建设了综合模拟实验室、交通运输仿真实验室、工程管理综合实训室、BIM研究中心、会计电算化实训室等8个实验室与研究机构。
学生在各级各类科技文化活动中获得国家级奖项38项、省级奖项122项,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55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51项。学院圆满完成2012届至2019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七次获得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财务管理
学制四年,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经济学、管理学、法律和会计学、金融学、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理论和技能,具有财务管理能力,能够在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机构,从事财务管理、会计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专业特色:以“培养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中小企业财务经理级财务管理人才”为培养定位,紧扣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职责,突出专业应用能力培养。
开设主要课程:会计学原理、管理学Ⅲ(双语)、金融市场学、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报表分析、财务管理、证券投资学、管理会计、税务会计、纳税筹划、高级财务管理、EXCEL在财会工作中的运用、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等。
就业方向:主要面向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财务部门,从事会计核算、税务管理、财务分析、资金管理、预算管理、成本管理、风险管理、融资投资管理等工作;也可以在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社会中介机构等单位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
电子商务
学制四年,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现代经济、管理理论、信息技术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社会责任和创新创业教育,具备电子商务运营管理、电子商务企业平台建设与推广等方面的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电子商务企业运营和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专业特色:学科交叉性与复合性:电子商务专业是集合经济、管理、计算机、网络等学科知识在内的交叉性、复合性的学科专业,重点培养学生“电子”与“商务”两方面的综合知识和能力;实践性强: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求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实操能力。
主要课程:会计学、管理学、简明西方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电子商务概论、应用统计、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电子商务项目管理、电子商务安全、国际市场营销(双语)、电子商务写作实务、电子商务运营管理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以胜任在企事业单位从事电子商务运营和管理相关工作,包括但不限于:网络策划/编辑人员、网络营销人员、网络运营人员、网络推广人员、电子商务项目经理等。
工程管理
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土木工程技术等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能够在土木工程及其他领域,从事工程设计和施工、工程造价、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和组织协调等方面工作,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工程管理高级应用型人才。
专业特色:以管理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为学科支撑,构建实验、实训、实习、学科竞赛、创新创业等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体系,突出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依托综合模拟实验室、BIM研究中心和校外实习基地,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主要课程:工程制图与CAD、工程力学、建筑结构、房屋建筑学、工程经济学、土木工程施工、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造价管理、工程合同管理、施工组织设计、工程计量与计价和BIM技术应用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以在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建筑施工单位、工程建设监理单位、房地产开发企业、工程造价咨询机构以及政府职能部门、教育和科研单位从事相关工作。
供应链管理
学制四年,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优秀的职业道德品质,适应国家和企业供应链战略发展需要,系统地学习数学、经济、管理、物流、财会、运营、营销等基础理论,掌握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具备跨职能、跨组织边界的协同管理能力,能在各类组织中从事供应链资源规划、协同运营管理及信息技术服务的复合型、应用型的高级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
专业特色:本专业以物流产业学院为契机,将在物流、商业供应链,以及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5G等新技术方面为该专业学生提供实践,使他们熟悉物流行业背景并精通全球化背景下供应链管理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能够在供应链管理和物流领域从事科学分析、应用实践等工作。
主要课程:经济学、管理学、系统工程、生产与运营管理、管理运筹学、现代物流管理、采购与供应管理、供应链管理概论、数据库原理及应用、供应链业务大数据分析、供应链系统模拟与仿真、供应链风险与战略管理、供应链金融、供应链财务管理。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党政部门从事宏观管理和现代供应链决策咨询研究工作;可在供应链部门、专业供应链企事业从事供应链规划、设计、运作、经济分析、大数据分析、管理决策和实际操作的高层次供应链技术管理工作。
交通运输
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系统的工学基础理论、交通系统分析、规划、设计、交通运输组织管理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接受社会责任和创新创业教育,具有道路交通工程、运输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和素养,能够在交通运输领域从事规划设计、运行管理和运营组织等工作,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专业特色:交通运输专业为安徽省首批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专业、安徽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人才培养面向综合交通运输,以道路工程和道路运输管理为特色;学科支撑良好,行业与地域特色鲜明,人才培养体系完善,以大量的科研实践和社会服务为依托,人才培养质量社会认可度高。
主要课程:运筹学、交通运输企业管理、运输经济学、道路工程、交通工程、交通规划、交通港站与枢纽、交通运输设备、运输组织、现代运输物流、运输物流调度管理、交通管理与控制、交通设计。
就业方向:毕业生面向交通运输、物流、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相关的管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以及交通运输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工作。已毕业的学生不仅进入到985、211等国内高校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还进入中国铁路总公司、合肥轨道交通公司、徐州轨道交通公司、顺丰速运股份有限公司、德邦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等中国知名企业参加工作。
市场营销
学制四年,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市场营销专业技能,具有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市场营销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在企业从事市场调研、销售管理、营销策划等方面工作,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专业特色:市场营销专业为安徽省首批建设的“一流本科”专业,安徽省省级特色专业,同时也是蚌埠学院最具特色的重点专业之一,“普通高考”、“对口招生”、“专升本”三类招生相互融合又各具特色,市场营销基本活动过程+实训项目+校企融合教育紧密结合,地方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社会认可度高。
主要课程:管理学、市场营销学、消费者行为学、市场调研、商务谈判、营销策划、网络营销、分销渠道管理、营销战略管理、国际市场营销(双语)、销售管理和品牌管理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主要面向企业营销部门,从事市场调研、销售管理、企业营销、产品和品牌策划等部门的管理工作。
物流工程
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智慧物流和高质量物流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优秀的职业道德品质,较强的学习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具备从事物流运营与管理、大数据分析、物流项目规划与设计、智慧物流的集成与控制、物流技术开发与应用、物流设备和物流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集成、物流系统运行与维护的复合型、应用型的高级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
专业特色:本专业为安徽省振兴计划专业,人才培养面向智慧物流,以物流系统规划、设计、运营、管理和优化为特色;学科支撑良好,专业特色鲜明,人才培养体系完善,以大量的科研实践和社会服务为依托,人才培养质量社会认可度高。大批优秀毕业生入职到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或制造企业后一两年内可进入中高层物流管理岗位。
主要课程:管理学、现代物流学、系统工程、大数据分析、物流运筹学、配送中心规划与设计、物流系统仿真与优化、物流设备与自动化、物流信息技术与应用、数据库原理及应用、供应链管理。
就业方向:毕业生面向物流企业、交通运输企业、汽车制造企业、机械或电子制造企业、烟草行业、科研院所、政府部门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物流运营与管理、大数据分析、物流项目规划与设计、智慧物流的集成与控制、物流技术开发与应用、物流设备和物流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集成、物流系统运行与维护等工作。
文学与教育学院
蚌埠学院文学与教育学院创建于1978年,其前身为蚌埠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办学经验丰富,积淀深厚。学院现开设有汉语言文学、秘书学、广告学、广播电视编导、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共六个本科专业,在校生1500余人。
学院现有教职工55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8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49人,教师的学历、职称、年龄、学缘结构较为合理,初步形成了以高级职称教师和博士为专业带头人的教学科研团队。
学院建有1个校级重点实验教学中心——广播电视与广告制作实验教学中心,以及广告制作实验室、影视制作实验室、录音配音室、行为观察室、心理学实验室、普通话语音实训室、秘书学专业会议模拟实验室、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训练实验室等8个实验室;另有资料室1个,拥有专业图书近2000册、期刊2580余册。
近年来,学院先后承担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及省、厅级教科研项目60余项、校级教研科研项目70余项,教师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20余部。
学院着眼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总体目标,遵循“地方性、应用型、工程化”办学定位,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以市场为导向,坚持育人为本,注重品行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近年来,学生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征文比赛、安徽省高等学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安徽省大学生原创文学新星大赛、“挑战杯”等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项40余项、省级奖项60余项。学院多次获得就业先进集体、安全稳定先进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大学生艺术大赛安徽分赛区优秀组织单位等荣誉。
汉语言文学
学制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中国语言文学基础和良好的科学素养,具有较强的文学感悟能力、审美鉴评能力和中文表达能力,具有初步的语言文学研究能力,能够在文化、教育、出版、传媒机构、政府机关等各类企事业单位或部门,从事与汉语言文字运用相关工作,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专业特色:课程体系与地方文化相结合,地方特色突出。2017年汉语言文学专业被列为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教师教学科研成果突出,近三年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8项,发表CSSCI来源期刊论文18篇,出版学术专著3本,教材2本;获批省级名师工作室1个,2人获省级教坛新秀称号,1人获省级教学比赛三等奖。
主要课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语言学概论、大学写作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适合在文化、教育、出版、传媒机构、政府机关等各类企事业单位或部门,从事与汉语言文字运用相关工作。
秘书学
学制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秘书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现代办公技能,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秘书职业道德,具备能够在党政机关、群众团体、企事业单位从事秘书工作和相关管理工作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专业特色:本专业坚持“重素养、重应用、重社会需要”的“三重”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中文功底、秘书技能、辅助决策、外语水平“四合一”高级秘书。自秘书学教研室成立以来,秘书学专业教师勤于钻研,勇于探索,将教学和研究相结合,承担了多项省部级教、科项目,教科研水平不断提升。2017年以来,秘书学专业教师在各类期刊上公开发表教科研论文13 篇,其中CSSCI论文5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参与大型报告文学撰写1部,参与编写规划教材1本,共主持和参与各级别教科研项目10项。
主要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秘书学概论、秘书实务、文书与档案管理、秘书写作、秘书礼仪、应用管理学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为参加公务员考试,充实到各级政府机关;也可以加入到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和经济管理部门,从事文秘写作、办公室管理和公关策划、设计、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等工作。
广播电视编导
学制四年,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受到采、写、编、摄、评等方面的思维方式、研究方法和制作技术的专业训练,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素养和良好职业道德,能够在电视台、广播电台、影视制作公司、广告公司、新媒体公司及企事业单位的文化、宣传部门从事广播电视节目策划和制作等方面工作,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专业特色: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逐步形成了以影视作品策划和制作能力培养为重点的专业发展特色,着重提高学生对摄录设备和影视制作软件的使用和实践创新能力。本专业教师教学科研成果突出,近三年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科研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项,发表CSSCI来源期刊论文10篇,出版学术专著2本。
主要课程:影视美学、视听语言、非线性编辑、电视摄像、电视采访学、电视栏目包装、计算机动画、电视栏目创作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能在电视台、广播电台、影视制作公司、广告公司、新媒体公司及企事业单位的文化、宣传部门从事广播、电影、电视节目策划和制作等方面工作。
学前教育
学制四年,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师德高尚,掌握学前教育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科学的保教和研究能力,拥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各类托幼园所、儿童社会教育机构从事保教和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专业特色:以学前教育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就业能力和职业能力发展为核心,以多层次、多渠道、高质量培养应用型学前教育师资作为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力求使本专业的毕业生成为“应用型”“艺术型”“现代型”特色类型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具有强化专业技能为主的“高质量保教能力+多方向特色人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特色课程体系,把学前教育理论类课程和技能课程、艺术课程有效地融合起来。本专业师资力量较好,承担多项国家级和省级教研项目,教师获安徽省社科成果奖、安徽省教学成果奖、安徽省基础教学成果奖、主持安徽省学前教育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学生多次获安徽省师范生技能大赛奖。
主要课程: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学前儿童保育学、幼儿园课程、幼儿园游戏、幼儿园管理、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能在幼儿园、少年宫及各类早教机构从事保教工作和管理工作,从事学前教育经营管理、幼儿读物出版、玩具教具的制作开发、儿童广播电视节目编导等工作。
小学教育
学制四年,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地方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和小学教育优质师资增长需求,培养适应新时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求,扎实掌握小学教育教学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现代教育观念、良好的职业道德、系统的学科知识、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较广博的文化素养,能够胜任小学教学、研究和教育管理等工作,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小学教师。
专业特色:小学教育专业秉承“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重创新”的专业培养理念,为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师教育课程和多样化的专业技能训练,探索一专多能、胜任多学科教学的小学教师培养模式,夯实小学教师的理论基础,增强其专业技能实习、实训环节,提升小学教师岗位适应力。培养“能教小学、能管理小学、能研究小学”的高素质、专业化、应用型小学教师。本专业师资力量较强,教师承担多项国家级和省级教科研项目,获安徽省社科成果奖、安徽省教学成果奖等,指导学生多次在安徽省师范生技能大赛中获奖。还有一大批校外见习、实习指导教师直接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
主要课程:教育学原理、普通心理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中外教育史、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小学英语课程与教学论、小学科学教育、小学班队原理与实践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适合在各级各类小学,从事教学、管理、教育教学研究等相关工作。同时也适合在党政机关、社区、教育培训机构等从事相关工作。
外国语学院
蚌埠学院外国语学院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培养应用型人才、提高办学质量作为工作主线。主要承担本院英语专业和翻译专业的教学与管理工作以及全院的本科公共英语教学工作,下设 4 个教研室:英语专业教研室、翻译专业教研室、公外第一教研室、公外第二教研室。
外国语学院现有英语和翻译2个本科专业。其中,英语专业于2008年开始招生,现有在校生178人;翻译专业于2016年开始招生,现有在校生195人。学院现有教师57人,其中,副教授11人、讲师34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47人;日语教师2人、俄语教师2人;另有外籍教师2人。
外国语学院现有8 个多媒体语言实验室,可满足英语类专业和非英语类专业学生的视听说等语言技能教学与训练需求。另有一个图书资料室,拥有各类外文图书近 3000 册,内容涉及语言、文化、翻译等数十个种类。学院致力于教学与科研协调发展,积极开展传统文化传承、外宣和英语信息化教学改革与创新活动,建有科研团队 2 个,教学团队 5个。近三年,6名教师获省级教学竞赛一、二等奖;获批省级教科研项目16项,在二类或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篇;已建成3门校级重点建设课程、3门校级优秀课程。
外国语学院现有19处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定期举办“外研社杯”全国英语阅读、演讲、写作大赛,夯实学生专业基本功;英文话剧社打造特色鲜明的“一院一品”,陶冶学生情操,拓展素质;英语之角协会(ECA)邀请外教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角活动,营造积极进取的学习氛围;开展大学生职业创业大赛、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等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组织口译等地方行业实践活动,立足本土,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树立文化自信。
外国语学院招生咨询电话:0552-3178011
英语
学制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英语语言技能和厚实的经贸或教育专业知识,具有扎实的专业能力和良好的综合素质,能够在经贸或教育等领域熟练运用英语从事外贸或教学等方面工作,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专业特色:本专业重视语言实践,注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制定、完善实践导向性人才培养方案,强化课程对语言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支撑作用;长期聘请以英语为母语的欧美国家的外籍教师;坚持以多种形式的学科和专业竞赛活动(英语口语比赛、英语阅读和英语写作大赛、商务英语实践技能大赛、高等学校师范生技能竞赛等)和校园社团文化活动(ECA英语角活动、英文话剧社以及双语晚会等)引导鼓励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提高综合素质和语言应用能力,以满足经济社会对复合型应用人才的需求。
主要课程:基础英语、英语阅读、英语听说、高级英语、英语写作基础、翻译理论与实践、国际商务单证(商务英语方向)、外贸英语函电(商务英语方向)、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英语教育方向)、心理学(英语教育方向)。
就业方向:商贸、教学和翻译。
翻译
学制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才兼备,掌握扎实英汉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和英汉互译能力,具有创新意识与国际视野的通用型翻译专业人才;能够胜任外事、商务、教育、文化、科技等领域中一般难度的笔译、口译或者其他跨文化交流工作;能够适应我国对外交流、国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在工程和商务等涉外领域中从事口、笔译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能够适应外语教学与学术研究需要,具有流利的英语表达能力、一定的翻译批评和翻译鉴赏能力的复合型外语人才。
专业特色:本专业设置“经贸翻译方向”和“工程翻译方向”,以实践课程为主导,强化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教育;深化校企合作、跨专业融合以及产学研相结合,突出横向办学的特点;建立了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学业指导(专业四八级考试、国家级翻译资格证书考试)、专业实训(口笔译工作坊)、学科竞赛(外研社杯写作大赛、演讲比赛、韩素音翻译大赛)、服务社会(地方博物馆双语解说、地方企业本地化项目、中小学语言实践)、创新创业、校园文化(校园ECA、英文电台、英文话剧社)等将实践教育、创新创业和社会责任统一于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过程之中,以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满足国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主要课程:综合英语,英语阅读,英语听力,高级英语,现代汉语,汉语写作,古代汉语,英语写作,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第二外国语,翻译概论,英汉笔译,汉英笔译,口译入门,西方翻译理论,跨文化交际,经贸翻译、外宣翻译、合同翻译、交替传译、计算机辅助翻译,科技翻译等。
就业方向:外事、商务、教育、文化、科技等跨文化领域,涉外工程、贸易领域,教学与研究机构,合资企业,新闻出版传媒行业,办公室工作等。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蚌埠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2016年6月成立,前身是创建于1984年的蚌埠食品工业专科学校食品科。现有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制药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卫生与营养学、生物制药等6个本科专业,在校生1736人。拥有省级一流(品牌)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3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实习实训示范中心1个、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2个、省级创客实验室3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3门、省级MOOC课程2门、省级智慧课堂试点项目1门。2019年5月,蚌埠学院与安徽丰原集团有限公司签约共建“丰原生物工程产业学院”。2019年9月,蚌埠学院被列入安徽省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拟立项建设名单,“生物与医药”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为首批授权立项建设点之一。2019年12月,教育部公布我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院现有专兼职教师51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21人、高级工程师1人、高级实验师2人、讲师17人、实验师2人;博士13人、硕士29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省级名师工作室1项,省级优秀教师1人,省级教坛新秀3人,蚌埠市优秀教师1人;校级教学名师2人,校级优秀教师7人,校级师德标兵3人,校级教坛新秀1人,校级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校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员4人,校级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4人,校级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10人,校级“双能型”教师8人。
学院具有良好的办学条件,拥有3064m2的实验实训中心,2200多台仪器设备,总价值达1900余万元,拥有食品与药物分析检测实验室、食品化学与营养实验室、食品感官评定实验室、制药工艺学实验室、组织培养实验室、生物分离工程实验室、细胞工程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实训室46个,啤酒生产、饮料生产、酸奶生产、发酵生产等4条校内小型生产线。
学院十分重视科研、教研工作。近年来承担安徽省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安徽省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项目、安徽省科技厅面上科技攻关项目、安徽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等省级、厅级科研项目共计17项,科研经费430余万元。研究成果发表学术论文112篇,其中SCI/EI收录19篇;授权专利11项;获蚌埠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项。承担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项,安徽省教学研究重大项目、重点项目4项,安徽省教学研究一般项目2项,安徽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项。学院与相关企业合作共建安徽省石榴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传统特色肉制品精深加工工程技术等产学研合作平台。
学院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宗旨,成效显著。近年来,我院本科生主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4项、省级项目42项,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食品设计创新大赛、大学生生物标本制作大赛、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等省级大学生学科和技能竞赛中获奖39项,以学生为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37篇。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3%左右,并在食品、生物、医药等行业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食品科学与工程
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化学、生物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扎实的食品工艺开发、工程设计、质量控制等实践能力,能够在食品生产、加工和流通企业及食品进出口、卫生监督、安全管理等部门,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品质控制、检验检疫、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等方面工作,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专业特色: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2004年开始招生,是蚌埠学院第一批招生的本科专业之一,2019年教育部公布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现为安徽省一流(品牌)专业、省级特色专业、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蚌埠学院专业学位硕士点培育项目、蚌埠学院工程教育认证试点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教学团队为省级教学团队,拥有食品发酵类省级示范实习实训中心、蚌埠学院安徽宏业集团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本专业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以及应用能力的培养,毕业生具备较强的择业竞争力和较宽的就业适应能力,毕业后能够很快成长为企事业单位的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
主要课程: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化学、食品营养学、食品安全学、食品分析、食品工艺学、食品标准与法规、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工厂设计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食品生产、加工和流通企业及食品进出口、卫生监督、安全管理等部门,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品质控制、检验检疫、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等方面工作,也可继续攻读研究生,报考公务员或选调生。
生物工程
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生物工程及其产业化的科学原理、工艺技术过程和工程设计等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生物工程产业化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在在生物工程领域从事工艺设计、产品生产、品质控制、新技术研究等方面工作,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专业特色:生物工程专业2005年开始招生,现为安徽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生物工程教学团队为省级教学团队,拥有丰原生物工程产业学院、食品发酵类省级示范实习实训中心、生物工程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本专业采取“重基础、适口径、多学科交叉”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掌握工业微生物、基因工程、蛋白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接受生物技术与工程等方面的基本训练。
主要课程: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化工原理、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生物工程设备、生物分离工程、酿造工艺学、药剂学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生物工程领域和生物技术相关的工业、医药、食品、农林、环保等科研机构、企业等部门,从事研究、设计、生产、检验、管理、销售及新产品研发等工作,也可继续攻读研究生,报考公务员或选调生。
制药工程
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现代生物技术和制药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制药工程专业知识和从事药品、药用辅料、医药中间体以及其他相关产品的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和产品生产质量管理等方面的能力,能够在制药及其相关领域的生产企业、管理部门从事药品的分析检测、质量控制、生产和经营等方面工作,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专业特色:制药工程专业为安徽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拥有丰原生物工程产业学院、蚌埠学院安徽宏业集团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人才培养方案方面,以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科技创新为三条主线,完整的工程链”研究-构想-设计-制作-运作”的能力培养为线索,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创建”专业基础平台+模块”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模块化、个性化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潜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方面,强化能力的训练,培养综合素质。坚持”以科研带动教学,以教学推动科研”的导向,实行科研与教学相互融合,在优化课程结构中推出精品课程。实践性教学方面,建立了循序渐进三阶段,分支交叉一体化,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重点突出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加强校企合作、推进教学实习基地建设,开展实践性教学。师资队伍方面,加强和国内高校交流,聘请国内著名专家为本学科客座教授,举办学术讲座和学术交流,加强教师和企业联系并强化团队建设。
主要课程:药理学、药物化学、药剂学、制药设备与工艺设计、制药工艺学、制药分离工程、制药反应工程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制药企业从事药品生产、新药研制、质量控制及生产管理等工作,在药品流通领域、检验和管理部门从事药品营销、检验、管理等工作,在药物研究院所从事新药设计、筛选、新剂型开发等科学研究工作,也可继续攻读研究生,报考公务员或选调生。
食品质量与安全
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食品科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食品分析、食品质量安全控制、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具有扎实的食品质量监测控制、食品安全风险管理实践能力,能够在食品生产、加工和流通企业,食品与农产品检验机构和质量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从事食品生产管理、分析检测、食品质量安全控制、安全评价、监督管理、技术开发等方面工作,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专业特色: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为安徽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省级专业改造与新专业建设项目,拥有食品发酵类省级示范实习实训中心、蚌埠学院安徽宏业集团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本专业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应用能力为主线,打造“食品加工安全”特色,将食品加工过程管理、安全控制与产品质量检测并重,培养“懂工艺、强检验、善管理”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工程原理、仪器分析、食品化学、食品营养学、食品分析、食品毒理学、食品标准与法规、食品工艺学概论、食品微生物检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食品生产、加工和流通企业,食品与农产品检验机构和质量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从事食品生产管理、分析检测、食品质量安全控制、安全评价、监督管理、技术开发等方面工作,也可继续攻读研究生,报考公务员或选调生。
食品卫生与营养学
学制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预防医学、食品科学、营养学、食品卫生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预防医学和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知识和能力,能够在营养及食品安全领域从事营养指导、食品营养开发与设计以及食品卫生监督、检验和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专业特色:我校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是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优势专业的基础上培育和发展起来的,办学特色更趋向彰显“食品科学”的特点,突出体现食品卫生与食品营养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为改善和提高大众营养和健康水平培养应用型人才。本专业拥有食品发酵类省级示范实习实训中心、蚌埠学院安徽宏业集团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
开设主要课程:卫生统计学、食品营养学、食品卫生学、食品毒理学、食品分析、公共营养学、临床营养学、食品标准与法规、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管理、营养配餐与设计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动植物检验部门、食品监管部门、教学单位等从事营养与食品卫生技术工作,可从事社区人群营养卫生管理和社区人群卫生保健工作,可在食品相关企业和各类酒店餐饮业从事产品研发、食品安全检测、营养咨询培训,也可继续攻读研究生,报考公务员或选调生。
生物制药
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生物化学、生化分离分析技术、生物技术及工业药剂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生物医药产品的生产、工程设计、生物药品的的研制与开发、药品生产质量与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能够在生物制药产业及其相关领域从事有关的设计、生产、检验、管理、新技术研究和新产品开发等工作,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专业特色:我校生物制药专业是在生物工程优势专业的基础上培育和发展起来的,拥有丰原生物工程产业学院、蚌埠学院安徽宏业集团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本专业的教学科研一体化平台以微生物发酵为特色,包括菌种筛选、发酵工艺优化、发酵产物分离纯化、结构鉴定等的实验模块和以细胞培养、抗体检测等的生物活性评价模块。计算机辅助药物虚拟筛选设计平台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分子动力学模拟、三维-构效关系(3D-QSAR)、制药工艺优化(正交、均匀、响应面、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等)和进化算法(遗传算法、模拟退火和粒子群等)等开源和商业化资源的计算平台,整合相关课程群资源。
主要课程:生物化学、微生物学、药物化学、分子细胞生物学、基因工程制药、生物技术制药、药剂学、制药工艺学、药物分析、药理学、生物制药工程设备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相关科研单位、相关制药企业、药品监督检验、医药管理等部门从事天然药物或生物技术药物产品的生产、研究开发、分析检验等工作,也可继续攻读研究生,报考公务员或选调生。
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
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创建于2015年11月,现设有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和机器人工程5个本科专业。现有在校生1200多人。
学院现有教职工40人,其中专业教师34人。专业教师中,教授、正高级工程师6人,副教授、高级实验师7人;博士(含在读)6人,硕士29人。聘任兼职教师20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团队为省级教学团队。教师中有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模范教师1人、省级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1人、省级教坛新秀1人,校级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校级教学名师1人、校级优秀教师2人、校级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5人、校级教坛新秀1人。
学院设有电子信息、电气工程、自动化3个教研室、智能传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智能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电子与电气实验实训中心和十多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智能传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项科研成果入选安徽省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科技创新成果展展品,1项科研成果入选安徽创新馆展品。电子与电气实验实训中心下辖17个实验分室,总面积1600平方米,仪器设备总价值达1300万元。
近3年,教师主持建设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4项,省级质量工程项目12项,省级精品课程5门,主编省级规划教材2部,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承担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6项、产学研合作项目21项;发表学术论文62篇,其中一类18篇;授权国家专利27项。
学院以学科专业竞赛为抓手,努力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近3年,学生主持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4项;学生以第一发明人,申请国家专利24项,其中授权实用新型专利6项、发明专利实审4项;学生荣获省级以上学科专业竞赛奖项54项,2019年荣获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全国总决赛二等奖、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全国总决赛二等奖。
学院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建设的实际需求,重视人才培养质量,毕业生工程实践能力与岗位适应能力强,深受用人单位好评。近3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超过93%,多名毕业生被中国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河海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录取。
步入新时代,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走特色发展之路,全面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为实现学校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的建设目标而努力奋斗!
电子信息工程
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电子技术、信息系统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电子技术、信息通信等领域,从事电子信息系统分析、电子设备及产品的研究、设计、制造等方面工作,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专业特色: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安徽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安徽省新工科试点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团队为省级教学团队。专业改革成效荣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
主要课程: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数字信号处理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以从事电子信息系统分析、信息处理、移动通信、电子设备及产品的研究、设计、制造、质量控制及生产管理等方面工作,可对电子、通信及信息处理等设备进行检验、营销、管理等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研究生。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电气电子技术、电气工程控制、电能生产、供配电系统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能从事各类电气自动化、电力电气设备、供配电系统及网络设计、研究、应用和管理方面工作,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专业特色: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拥有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
开设主要课程: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自动控制原理、电力电子技术、电机与拖动、电力工程基础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电气工程及自动化领域的装配制造、系统运行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测试、安装、施工、管理及服务等技术工作,也可继续攻读研究生。
自动化
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自动化领域的基本理论、专门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分析与解决工业过程控制、检测与自动化仪表、机器人控制与应用等方面问题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在工业、农业、交通、国防等行业领域,从事自动控制系统、机器人以及相关仪器仪表产品研发、制造、服务等方面工作,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专业特色:自动化专业是一门适应性强、应用面广的工程技术学科,就业领域宽广。随着社会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自动化技术已渗透到当今社会的各个方面,如智能生产线、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机器人等,社会对自动化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
主要课程: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现代控制理论、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电机与拖动、过程控制系统、机器人智能控制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工业、农业、交通、国防等行业领域,从事自动控制系统、机器人以及相关仪器仪表产品研发、制造、服务等方面工作,也可继续攻读研究生。
机器人工程
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机器人工程的知识、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在工业机器人技术及相关领域,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系统运行与维护、工程应用等方面工作,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专业特色:机器人既是先进制造业的关键支撑装备,也是改善人类生活方式的重要切入点,其研发及产业化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科技创新、高端制造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机器人产业已经进入高速发展期,社会对机器人应用人才的需求持续增长。
主要课程: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及单片机技术、自动控制原理、液压与气压传动、电机运动控制、机器人学、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及应用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机器人设计研究、生产制造以及集成单位或公司从事机器人生产线或工作站的设计、装调改造、运行管理等技术或管理岗位工作,也可继续攻读研究生。
理学院
理学院现开设有数学与应用数学、金融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材料物理4个本科专业。2019年新增“材料工程”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立项建设,为校硕士点培育学科,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008人。
教研室:设有大学数学、大学物理、应用数学、金融工程、光电信息工程和材料物理共6个教研室。
教师队伍:现有专任61人,其中教授4人、副高14人、讲师3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1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31人(其中在读博士2人);拥有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优秀教师2人、省级教坛新秀3人,校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5人、校级中青年骨干教师6人,教师获得省级及以上教学竞赛奖6项。
实验室建设:学校建有“硅基新材料”安徽省重点实验室,硅基新材料安徽省工程技术中心等。学院建有普通物理实验中心、光电信息工程实验中心和数学及金融工程实验中心共3个实验教学中心。实验用房面积1550平米,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值近1000万元。其中光电信息工程实验中心为安徽省高校振兴计划支持建设的实验中心,主要承担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课程实验及校内实习实训和毕业设计论文等教学任务;普通物理实验中心为校级重点实验室,主要承担全校理工类专业专业开设的大学物理实验课程。
科研及团队建设:近年来,理学院积极开展教科研团队建设,获批校级科研团队3个,校级教学团队2个,即硅基光电功能材料团队、随机分析与金融工程团队、光谱分析技术团队。学院教师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省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和社科项目3项、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28项,校级科研项目32项。教师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60余篇,其中SCI、EI收录55篇,出版学术专著3部,授权国家专利43项。
教学研究:近年来,拥有省新专业建设与改造专业1个,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学院教师先后主持省级教学研究及教学改革项目14项,获批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精品课程及资源共享课程7门,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出版学术专著及教材、教辅12部。
人才培养: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与改革,努力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学生获省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2项,获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励近70项,发表论文10篇,连续毕业生就业率达93%以上。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
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在图像处理、信息显示、光电传感器件和光电测量系统等领域从事生产制造、生产管理、产品运行维护、产品优化等工作,具有发展潜力和较强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专业特色: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属于新工科专业范畴。光电信息技术是由光学、光电子、微电子等技术结合而成的多学科综合技术。在5G 通信、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的背景下,光电信息产业成为当前最具魅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是我校较早开设的本科专业之一,获得了安徽省高等学校振兴计划项目和安徽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支持,建有完善的光电工程实验中心和光电实训中心。人才培养始终以国际工程认证为目标,持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毕业生具有优秀的职场竞争力。
主要课程:工程光学、信息光学、光电子技术、激光原理与应用、光电检测技术、机器视觉、图像处理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能够在光学系统设计、光电探测、图像采集与分析等领域从事生产制造、生产管理、产线优化、产品运行维护、产品研发等相关岗位从事工作,深受企业好评。
金融工程专业
学制四年,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金融学基本理论及金融工程的基本原理与技术,具有运用金融工程知识、使用软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专业特色: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级教科研项目多项。建设有金融工程实验室,“随机分析与金融数学”科研团队为蚌埠学院第一批校级重点科研团队。
主要课程:国际金融、金融学、金融工程学、应用统计学、计量经济学及软件应用、证券投资分析等。
就业方向:在银行、证券、投资咨询等金融或非金融部门从事金融及其相关业务实际操作等。
材料物理专业
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材料科学的基础知识和材料物理专业知识,具有较强实践能力,能够在光电功能材料的设计、合成、改性、加工、测试、分析和应用等领域从事技术研究、产品开发、材料选用、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专业特色:本专业依托安徽省硅基新材料协同创新中心、安徽省硅基新材料工程实验室、硅基新材料安徽省工程技术中心等省级学科平台,广泛开展与地方企业紧密合作,将专业人才培养特色定位于光电功能材料的开发与应用,重点培养在光电子材料、光电显示材料、光电转换材料、光电信息材料等方面具有扎实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主要课程:原子物理、量子力学、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分析方法与技术、材料合成与制备方法、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主要在光电功能材料相关的企事业单位从事材料设计、材料合成、材料加工、材料分析和材料应用等方面工作。
数学与应用数学
学制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能,具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的能力,具有一定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的能力,能够在工程与科技、统计、信息产业、经济、金融、行政管理等部门从事实际应用、统计分析、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专业特色:本专业突出基础学科与相关学科专业的交叉、融合与渗透,注重基本数学原理及理论在教育、金融、信息计算、应用统计等领域或方向的应用,及时对接大数据及人工智能领域应用,设置大数据分析和应用统计两个培养方向;并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的体系,加强校企合作,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培养计划、融入专业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主要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空间解析几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常微分方程、C语言程序设计、大学物理、数学模型与数学实验、应用统计学、离散数学、数值分析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主要在教育部门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在党政机关、产业部门从事数据统计分析工作,在证券投资公司、IT行业从事金融管理工作。
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
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始建于1983年,办学积淀深厚。学院现开设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和工业设计等5个本科专业,其中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个,在校生1200余人。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41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9人,讲师15人。拥有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坛新秀2人、校级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优秀教师2人、中青年骨干教师4人、师德标兵1人。
学院建有机械工程实验实训中心、汽车工程实验实训中心、金工实习实训中心和3D打印创新实验室,其中省级实习实训示范中心2个、省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另有大学生科技竞赛和创新实验室若干。实验用房面积0.59万平方米,实验仪器设备值2800余万元。
近年来,学院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承担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等各类科研项目4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30余篇,拥有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1个,产学研合作成效显著。
近年来,学院获批省级质量工程项目11项,主编出版教材15部,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7项、省级20余项;学生在“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各类竞赛中获得省级及以上奖项30项,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人才培养质量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
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机械工程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基础知识和应用等方面的能力,能在机械工程及其相关领域,从事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生产组织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专业特色:本专业为省级一流建设专业,省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省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试点专业。机械工程实验实训中心、金工实习实训中心为省级实习实训示范中心,同时共建有省级校企合作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机械工程为校级重点学科。本专业教师承担20余项省级以上科研、教研项目,发表高水平论文100余篇。培养的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先进成图大赛”等学科竞赛中多次获得国家一等奖等优异成绩。
主要课程:开设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理论力学、电工电子技术、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机电传动控制、数控技术等课程。
就业方向:毕业生就业方向主要为机械工程相关企事业单位及科研院所等,也可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毕业生考研成绩优异,其中,近两届毕业生中有36人被中国矿业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录取继续深造。
车辆工程
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机械工程相关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车辆工程领域扎实的理论知识及系统的专业知识,能够在汽车相关技术领域从事产品设计制造、技术应用及生产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专业特色:本专业是省级质量工程项目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建有面积1600平方米、实验仪器设备价值600余万元的汽车工程实验实训中心为省级实习实训示范中心。本专业教师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级和省级教科研项目,学生在“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学科竞赛中多次获得优异成绩。
主要课程:汽车构造、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汽车电器与电控技术、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汽车设计等课程。
就业方向:毕业生就业方向主要为汽车整车和零部件制造企业、科研院所、汽车相关高新技术公司等,也可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毕业生考研成绩优异,其中,近两届毕业生中有23人被大连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录取继续深造。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领域及相关交叉领域内从事设计制造、技术开发、工程应用、技术服务、生产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专业特色:本专业师资力量较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承担省级科研和教研项目6项,发表论文20余篇,SCI/EI收录10篇,出版教材2部;拥有良好的理论教学环境和实验、实践教学基地。
主要课程: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基础、材料成形原理、材料加工CAD/CAE/CAM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就业方向主要为机械、汽车制造业等企业,从事相关技术与管理工作;毕业生考研成绩优异,其中,近两届毕业生中有多人被合肥工业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录取继续深造。
工业设计
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创造精神,能够从事工业设计及相关行业开发、策划、设计、加工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专业特色:本专业主要面向机电产品和汽车服务工程领域,以产品设计为重点,应用工业设计原理和法则处理各种人-产品-环境系统之间的关系,全面学习工业产品设计与制造的基础理论知识,并通过创造性的设计活动,将最新的科技成果转变为实用、艺术的工业产品。
主要课程:设计材料与工艺、设计结构与工艺、工业设计史、创新设计方法学、人机工程学、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等课程。
就业方向:毕业生就业方向主要为机械、汽车、家电、互联网等行业,从事产品开发与造型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交互设计、设计管理、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工作,也可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毕业生考研成绩优异,近两届毕业生中有多人被武汉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录取继续深造。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成立于2010年1月,其建设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78年建校的蚌埠师专化学科,后历经蚌埠教育学院化学系、蚌埠食品专科学校、蚌埠高等专科学校食品系、蚌埠学院理学系、蚌埠学院应用化学与环境工程系等。
现开设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安全工程、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6个本科专业。2019年新增“材料与化工”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立项建设,应用化学为首届校重点学科、校重点专业;化学工程为校硕士点培育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为校重点学科。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省级一流(品牌)专业。目前在校学生总数1400余人。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教师、教辅人员共60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9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29人,硕士30人(另有校内兼职教师5人,其中教授3人,讲师2人)。教师中拥有安徽省优秀教师3人,省级教坛新秀1人,蚌埠学院教学名师3人,优秀教师10人,师德标兵4人,教坛新秀8人,学术带头人2人,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8人,中青年骨干教师12人,校外兼职教师38人。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拥有安徽省硅基新材料工程实验室、硅基新材料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蚌埠学院安徽省院士工作站等省级科研平台,建设有功能粉体材料蚌埠市实验室,服务地方能力不断加强。设有基础化学实验中心、化学化工与材料实验中心,设备总值4000余万元,总建筑面积6000m2。另外建有分离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析测试中心。
近年来,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资金面上项目1项,青年基金项目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研究基金8项;主持安徽省自然科学研究基金3项,主持企业技术创新基金3项;主持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55项,其中重大项目2项、重点项目16项,主持高校青年教师科研资助计划6项。主持蚌埠市科技局科研项目1项、滁州市科技局科研项目1项、凤阳县科技局科研项目3项;主持产学研项目100余项,产学研合作横向项目到校经费400多万元,发表论文140多篇,其中SCI/EI收录1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授权发明专利40项。
学院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获批安徽省省级一流专业1项,主持省级一流(品牌)专业1项、省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省级教学研究重大项目2项、省特色专业1项,省专业综合改革项目3项、省实践教育基地1项、省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1项、省视频开放课程3门、省级教学研究项目10项;主持院级教研项目40项,校新工科试点专业1项;主编出版教材15部。
本科生报到率98%、就业率稳定在93%以上,学生在安徽省“挑战杯”创业大赛中获得银奖2项,铜奖5项,大学生科技作品大赛三等奖5项,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大学生数学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安徽省大学生化学竞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5项。
安全工程
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安全科学、安全技术、安全管理和职业健康基本理论、技能,具有安全工程师的基础知识、专业能力和素养,能够在化工、环境等行业,从事安全工程设计、安全监测与监控、安全评价和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专业特色:该专业是一个注重综合管理能力并与化学工程有密切联系的工科专业。
主要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安全学原理、安全系统工程、安全管理学、安全检测与监控技术、安全评价、化工过程安全、危险化学品与危险工艺等。
就业方向:各产业管理与生产部门、事业单位等从事安全技术研究、评价、监察、管理等工作。每年都有一些学生考取211高校及河南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常州大学等研究生。
材料科学与工程
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具备在高分子材料、新能源材料及现代材料测试等领域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能在高分子材料、新能源材料的制备、改性、加工成型等领域从事技术开发与改造、生产和管理、材料性能检测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化工制图、仪器分析、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工程基础、材料物理、材料现代测试方法、材料成型工艺、材料加工设备。
就业方向:材料加工及制备工程师、材料及相关分析与检测工程师、企业管理人员等。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和材料工业人才需要,具备良好人文素质和科学基础,掌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实践能力素养,得到高分子材料工程师的基本训练,能够在高分子材料及相关领域从事生产运行、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材料科学基础、高分子化学(双语教学)、高分子物理、聚合反应工程、高分子材料分析测试和研究方法、高分子材料、聚合物基复合材料、聚合物加工工程等。
就业方向:高分子材料、高分子复合材料、生物可降解材料等领域工程师;企业管理人员等。
化学工程与工艺
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化学工程与工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化工生产、技术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专业特色:本专业为安徽省省级特色专业,着力培养有机化工、煤化工以及化工分离等领域立足蚌埠、面向皖北区域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包括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化工设备机械基础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就业主要面向化工、能源及材料等相关领域的企事业单位及科研院所等。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工程创新和工程管理必须的相关知识,具有硅基新材料、新型显示玻璃等相关基本能力和素养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专业特色:本专业拥有安徽省硅基新材料工程实验室、硅基新材料安徽省工程技术中心、安徽省硅基新材料协同创新中心、蚌埠学院安徽省院士工作站等省级学科平台,拥有功能粉体材料蚌埠市实验室市级实验室。专业为安徽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省一流(品牌)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省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校级新工科建设试点建设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1人,教授3人,讲师8人,其中博士学位 8人。
主要课程:包括无机及分析化学、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物理性能、材料现代测试方法、粉体工程与设备、粉体表面改性与设备、玻璃窑炉、玻璃工艺学等。
就业方向:主要在硅基新材料相关领域,从事材料的制备与合成、材料生产过程控制、材料改性、产品检测等方面工作。
应用化学
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应用化学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化学、化学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从事化学化工相关行业技术开发、生产控制与技术管理、化工产品性能分析等方面工作,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专业特色:应用化学专业是学校设置较早的本科专业之一,为首届校级重点学科、校级重点专业、校级专业硕士点培育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3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3人,讲师6人,均具硕、博士学位。有安徽省优秀教师2人,蚌埠学院教学名师2人,优秀教师4人,师德标兵1人,安徽省教坛新秀1人,蚌埠学院教坛新秀2人,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人,中青年骨干教师2人。
主要课程:无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仪器分析、仪器分析、材料化学、波谱分析、高分子化学、工业分析等。
就业方向:精细化工、有机合成、材料检测及环境分析等领域的技术开发与检测及相关领域的企事业单位及科研院校。
计算机工程学院
计算机工程学院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和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共5个本科专业,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安徽省一流专业、安徽省质量工程特色专业。目前在校生2047人。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57人,博士硕士教师45人,占比为78.9%。有安徽省教学名师1人,蚌埠学院教学名师1人,校级优秀教师7人,安徽省教坛新秀2人,蚌埠学院中青年骨干教师2人,蚌埠学院教坛新秀3人。
学院固定资产总值1800万元,其中用于教学、科研的仪器设备资产值达1650万元,占学院固定资产总值的91.7%。学院拥有省级实验实训示范中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下设三个分中心(物联网工程实验实训中心、计算机网络通信工程实验实训中心、计算机基础教学实验实训中心),有公共计算机类、计算机软件类、计算机硬件类、网络技术与工程类和嵌入式系统类五大类实验室,校外实验实习实训场所面积8000平方米。
近年来,获批各类教研教改项目40项,其中省级以上教研项目14项;主编教材12 部;课程建设不断发展,省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MOOC课程4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重点和一般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100多篇。
2017年以来,我院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得省级以上奖励80余项,其中省级一等奖以上奖励10余项;先后承担了18项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其中国家级7项,省级11项。
学院创建分段式人才培养体系,前三年主要实施专业素质培养;最后一年利用与校内外高新企业搭建的“学企结合”技能实训平台,进行专业实践能力与技能塑造;依托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和设立的学生科研专项活动,使有感兴趣的同学进入实验室从事科研活动和创新创业训练,通过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学习指导和个性化培养,有效地保障了人才培养质量。
学院应届毕业生的年终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4%以上。毕业生去向主要在各类IT企业从事软件开发、软件项目管理等技术性研发和专业管理工作或到一流高校继续深造学习。
计算机工程学院招生咨询电话:0552-3176278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本科,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扎实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能够在企业、事业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计算机应用系统分析、设计和开发等方面工作,具备一定的项目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政治方向,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健康的身心素质,较强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系统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受到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硬件系统应用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分析、设计和开发计算机应用系统的综合能力。
专业特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安徽省“一流专业”、安徽省质量工程“特色专业”,也是我校最早开设的本科专业之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围绕提升学生的软件实现能力和嵌入式系统设计能力,按照“计算机软件开发”和“嵌入式系统开发”两大专业核心能力模块,强化对学生工程实践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从结构和课程体系两方面突显“工程化和应用型”特征,各课程模块能够突出方向特点、前沿性、技术性、工程性和应用性。
主要课程:本专业核心课程有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系统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基础、Java程序设计、Python开发基础(软件开发方向)、嵌入式体系结构(嵌入式开发方向)等。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在软件企业、政府机关以及各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的信息技术部门、教育部门等单位从事计算机工程领域的技术开发、教学、科研及管理等工作或到一流高校继续深造学习。本专业毕业生就业面宽,前景广阔。
软件工程专业
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理论、软件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具有软件开发实践经验、软件维护及项目组织管理能力,能够在软件开发、软件测试领域从事设计、开发、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政治方向,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健康的身心素质,较强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并系统学习软件工程、软件项目组织与管理、软件测试技术与实践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软件测试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软件设计、开发、测试及系统分析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专业特色:软件工程专业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强调软件工程能力培养,鼓励与倡导学生参与多领域学科竞赛、多层次科研项目、企事业软件开发等工程技术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以IT人才的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学、研结合为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按照“理论教学打基础、学科竞赛促动力、师生项目重参与、校企合作深融合”的培养人才思路,形成了以“能力培养全过程,实践教学不断线,工程能力高素质”的专业特色。
主要课程:本专业核心课程有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系统原理、操作系统、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软件工程、软件项目组织与管理、软件测试技术与实践、软件自动化测试(软件测试技术方向)、JavaEE技术(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方向)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企事业单位的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计算机应用系统开发或软件设计工作或到一流高校继续深造学习。
网络工程
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华为ICT网络学院为平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计算机系统软硬件、网络基本理论、网络工程基本技能和基本实施方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一定的工程分析能力,能在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网络系统建设、运行维护及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将以“学历证书+职业技能证书”为目标,具备网络工程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计算机学科的基本思维方法和网络应用技能;较好地掌握一门外语,能够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备“懂原理”、“会建网”、“能管网”、“会维护”和“会应用”的网络综合应用能力;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自学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较强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专业特色:本专业拥有先进的华为ICT网络学院网络教学平台及交换与路由、无线网络、网络安全、数据通信、综合布线及创新实验室。课程教学体系围绕着产业、行业、社会对人才能力要求系统构建,教学中注重理论联系实践,注重并强化进行协同育人项目实施,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等综合能力的培养。近三年来,本专业学生在安徽省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安徽省网络安全类竞赛、安徽省网络与分布式系统设计竞赛、“挑战杯”安徽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等赛事中获一等奖5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14项。本专业近40名学生通过华为交换路由,云计算等方向考核获得认证证书,10余名学生通过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获得中级职称证书。
主要课程:本专业有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系统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基础等专业基础课程和交换路由技术(华为)、无线网络(华为)、网络测试、网络安全、SDN技术、网络工程、云计算原理与实践等专业核心课程。
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从事网络系统的规划设计、网络建设、网络安全部署、网络管理与维护、网络基础应用开发等方面工作或到一流高校继续深造学习。
物联网工程
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知识背景; 较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与知识创新能力, 能够从事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能家居、智能物流、智能电力等行业的系统集成与物联网协议开发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政治方向,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健康的身心素质,较强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并系统学习物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嵌入式系统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物联网研究与应用、智能信息处理和嵌入式系统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物联网工程技术分析、设计、开发与应用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专业特色:物联网工程专业具有典型的跨学科特点,所跨学科包括:计算机网络、计算机软件、通信与信息系统、电路与系统、集成电路、电磁与微波技术、控制。本专业所培养的学生具有适应性强、基础扎实、就业范围广的特点,重点培养符合国家战略发展需求,物联网行业所急需的高科技人才。物联网工程专业为安徽省新工科建设专业,专业课程的设置既兼顾到跨学科知识面广的特点,又给学生留有充分的选择余地,使得学生所学知识与社会生产实践实现精准对接。
主要课程:本专业核心课程有:传感器与检测技术、Linux操作系统、嵌入式系统与设计、物联网控制原理与技术、物联网工程规划与设计、数字信号处理、物联网通信技术、物联网移动应用开发(物联网工程应用方向)、RFID原理及应用(物联网工程嵌入式方向)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从事物联网技术研究方面的工作,又可以从事物联网技术应用、维护等,既具有较强的工作实践能力又具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物联网技术人才。能够在信息领域、科研部门从事物联网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也能胜任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环境保护、地质灾害监测、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个人健康等多个领域工作,也可到一流高校继续深造学习。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大数据采集、处理、分析与应用等核心技能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大数据架构、开发、分析、可视化、大数据系统集成等能力,能够承担企业、事业、政府、社会组织等部门的数据科学研究、数据分析和大数据系统开发与维护等工作,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政治方向,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健康的身心素质,较强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并系统学习计算机科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大数据架构、大数据开发和大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将具体行业领域中的大数据问题转换为数据科学问题,并基于数据科学和大数据分析的方法、工具设计解决问题的算法、开发软件系统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专业特色: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是计算机科学、数学、统计学等高度交叉融合的复合型前沿专业,也是目前我国人才最紧缺的专业之一。本专业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为路径,以项目驱动为抓手,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目前,已与深圳富士康博智深学公司共建人工智能产业学院,与多家大数据技术企业开展协同育人合作,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实践学习环境和基础设施。
主要课程:本专业核心课程有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系统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基础、Java程序设计、分布式计算原理、Python语言、数据库技术与应用、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Spark集群技术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学士毕业后可在企业、事业、政府、社会组织等部门从事数据科学研究、数据分析和大数据系统开发与维护等工作或到一流高校继续深造学习。
音乐与舞蹈学院简介
音乐与舞蹈学院创建于1978年,前身为蚌埠教育学院音乐系,办学三十余年来,为蚌埠及周边地区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音乐舞蹈类专门人才。学院现有兼专任教师31人,其中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10人、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13人,拥有全国优秀教师1名。现开设有音乐学专业1个,在校生342人。
学院专业教学设施设备齐全,建有设备先进的录音棚1个、电钢琴教室2间,琴房、舞蹈排练厅、电脑音乐制作室等一应俱全,成组套的西洋乐器、民族乐器齐全,各类演出服装千余套。
学院坚持教科研驱动人才培养,近年来先后承担各级各类教研科研项目10余项,其中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1项,教师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学院坚持艺术实践带动人才培养,以“三百工程”为基础,以专业观摩、采风等为手段,以学期音乐会为平台,以大学生艺术展演为重点,成效明显。培养学生获得安徽省高校师范生技能大赛一等奖2次,二等奖2次的好成绩。舞蹈《淮河女儿》获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舞蹈《鼓架子的梦》获第三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三等奖,合唱《在灿烂阳光下》获安徽省首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专业组一等奖、舞蹈《子曰》获专业组二等奖、女声小合唱《茉莉花》和舞蹈《八百里淮河挂灯笼》获三等奖,情景剧《一个真实的故事》获安徽省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
学院高度重视地域音乐舞蹈艺术的传承与保护,扎实开展花鼓灯艺术进校园、进课堂,与地方共建有“花鼓灯传习基地”,常年聘期花鼓灯国家级传承人和高级专门人才在院授课,在花鼓灯研究和群众性推广方面成果丰硕,社会影响力较大。
音乐学
学制四年: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音乐教育基本理论和技能,具备音乐教育教学能力,能够在中小学、社会教育培训机构,从事音乐教育教学、音乐研究和指导课外艺术活动等方面工作,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具有优良的道德品质,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热爱所从事的音乐事业,对本职工作有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现代意识和国际视野;具有较高的理论素质、艺术素养、人文修养以及创新精神和一定创新能力;具有良好的体魄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通过教育部规定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能够继承和弘扬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具有强烈的民族文化自信心和认同感,理解世界音乐文化多样性。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基础教育阶段的音乐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和相关教育阶段教材教法,了解并掌握一定的国内外有代表性的音乐教学理论与方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操守,具备从事基础音乐教育的专业能力;具有具有创新意识和教学研究能力;具有策划和组织音乐活动的综合能力;具有撰写音乐研究论文和参与学术交流的初步能力。
主干课程:本专业开设的主干课程有视唱练耳、声乐、钢琴、和声、钢琴即兴伴奏、合唱与指挥、中学音乐教学论、中学音乐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中学音乐课程设计与说课、音乐课微格教学、中学德育与班级管理、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政策法规、现代教育技术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中小学、社会教育培训机构,从事音乐教育教学;可在群艺馆、社区等企事业单位从事音乐文化宣传及相关管理工作。本专业毕业生连续多年就业率达到90%以上。
艺术设计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开设有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艺术与科技5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 1000余人,近5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3%以上。现有教职工66人,其中专任教师58人,具有教授、副教授职称教师20人,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34人,“双能型”教师11人。
艺术设计学院拥有较为完善的艺术实践教学平台体系,包括:艺术设计实训教学中心1个、产品设计实践中心1个,环境设计实践中心1个,下设21个专业实训室,6个工作坊,实训总面积达1600平米。拥有激光雕刻机、小型数码印刷机、喷绘机、3D打印机、数控车床、集群渲染、影视后期制作、工作站等先进实验设备,仪器设备总值670余万元。同时,拥有功能完善的美术馆1个,作品陈列室1个,专业图书室1个,各类专业纸质图书近1400册。
艺术设计学院立足办学定位,全方位对接地方产业发展,深化与安徽德力日用玻璃股份有限公司、皖酒集团、安徽魔猴三维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共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和校内联合实验室,通过专业考察、专业实习、企业项目实训等教学活动增强服务社会能力,校外实训基地23处。
艺术设计学院坚持以赛促教,不断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拥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校级教学团队3个,校级科研团队1个,多位教师获得高校优秀青年骨干人才国内外研修重点项目;教师承担教育部、省教育厅等各级各类教科研课题80余项,发表各类学术论文200余篇;师生参加全国、省、市级展览入选、获奖281项;获批各项专利130余项。
艺术设计学院坚持开放办学,与国内外多所高校开展各种合作和交流,邀请高校知名学者、企业专家来校进行学术讲座和实践教学指导,近年来,承办了2015安徽省油画大展、中韩动漫联展、安徽省漆画艺术大展、安徽省工业设计大赛“魔猴杯”“德力杯”专项赛等多项省级专业赛事。
未来,艺术设计学院将认真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标教学国家标准,不断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深化产教融合与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打造省内一流、特色鲜明的高素质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基地。
艺术设计学院招生咨询电话:0552-3177271、3170709 、3171389
环境设计
学制四年,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专业简介:环境设计专业2007年开始招生,目前在校生267余人,专任教师19人,其中副教授5名,讲师9名,助教5名,硕士及以上学位10人。校内建有环境设计实践中心形态构成与模型制作、专业制图机房等实训室,各类实训设备完善。与省内外多家企事业签订校外实习、实训合作协议。
培养目标:环境设计专业是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建筑、环境设计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具备分析和解决在室内外环境设计工程实践中遇到的诸多问题的基本能力,能够在企事业单位从事环境设计与施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专业特色:环境设计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双一流试点专业,环境设计教学团队为省级教学团队。拥有一支教学和实践能力强的教师队伍,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承接社会工程项目10余项。拥有环境设计实践中心、中深建、安徽博艺、蚌埠宏方等多个校内外实训基地。本专业按照“创新思维、能力主线、实践主导、项目教学”的思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之路,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相结合,构建产业、行业、社会对人才能力需求的课程体系,注重学生设计实践、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综合能力培养。近年来,学生在全国高等美术院校建筑与设计专业教学年会优秀作品展、“国青杯”全国高校艺术与设计作品展、创意中国设计大展等大赛中获奖近40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0余项。
主要课程:室内空间设计、室内外环境手绘效果图、计算机辅助设计、人机工程学、建筑基础与测绘制图、形态构成与模型制作、材料预算与工程管理、景观设计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主要能在建筑装饰、城市规划、教育科研等领域从事公共建筑室内设计、居住空间设计、城市环境景观与社区环境景观设计、园林设计等领域从事相关工作。
视觉传达设计
学制四年,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专业简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2007年开始招生,目前在校生278人。专任教师15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5人,讲师9人,硕士及以上学位9人。校内建有平面设计、摄影、专业制图机房等实训室;各类实训设备完善。与省内外多家企事业签订校外实习、实训合作协议。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视觉传达设计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视觉传达表现能力、市场调研能力、广告创意表现、展示设计创意、企业形象设计等方面的实践能力和技能,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专业特色: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作为艺术设计学院历史最悠久的专业之一,围绕学校办学定位,开展了“理论+实践+学业指导”的教育教学模式。拥有艺术设计实践中心、印刷工作室、综合材料工作室、平面制作工作室、摄影棚、专业机房等实训设施,实践实训条件完善。拥有一支教学和实践能力强的教师队伍,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业教师总数的46.2%。视觉传达设计团队为校级教学团队,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论文获国家教育部“二等奖”1项,省级“二等奖”2项,院级“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教育教学中注重专业知识结构的搭建,强调四年知识和能力结构的系统性,进行相关专业的交叉与融合,尝试用跨专业、多视角来对视觉创新与设计运用的学习,注重学生的设计实践、思辨能力、人文气质、创新精神的培养。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视觉传达设计理论基础及综合应用能力,具有一定的美学、艺术学、广告传播学基础以及创新意识和跨行业综合能力的应用型设计人才。课程教学体系围绕着行业、社会对人才能力的要求系统构建,教学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产学研合作,强化校校、校企合作,发挥工作室与校内外实习实验基地的协同育人作用。近年来,学生在中国包装创意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大学生艺术展演等大赛中获奖50余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余项。
开设主要课程:中外设计艺术史、设计美学、民族民间图案设计、插图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展示设计、包装设计、CI设计、字体与版式设计、书籍装帧设计、传统装饰创新与应用、容器造型、图形创意、广告策划与创意。
就业去向:毕业生可在媒体传播、包装印刷和教育领域,从事视觉传达设计、企业策划、广告设计、包装和印刷等方面工作。
数字媒体艺术
学制四年,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专业简介:数字媒体艺术专业2013年开时招生,目前在校生238人。专任教师11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3人,讲师4人,助教3人,硕士及以上学位7人。校内建有无纸动画实训室、手绘动画实训室、图像编辑与渲染实训室、多媒体艺术制作实训室、动画模型制作实训室、数字媒体衍生品工作室等实训室;各类实训设备完善。与省内外多家企事业签订校外实习、实训合作协议。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数字媒体制作、传输与处理、艺术设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艺术素养、较强的数字媒体艺术设计能力与信息科技的整合能力,能够在数字影视、动画、游戏、媒体广告、数字景观、多媒体会展等数字传播媒体领域从事数字文化产品设计、编创与制作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专业特色:蚌埠学院在省内院校中较早开设了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拥有校级学术技术带头人,校级教学名师,艺术创意设计与衍生品开发校级科研团队,数字媒体艺术校级教学团队、优秀教研室。主持省级重大教学改革项目、省级人文社科重点项目等各类教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与南京火星时代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湛源软件有限公司、安徽数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安徽广播电视台科教频道、蚌埠巨火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蚌埠多林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安徽五色花动画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共建校内外实践基地。本专业致力于人文、艺术、技术等综合素质的培养,注重多学科交叉融合,结合现代新型数字产业的发展,引导学生在多媒体技术环境下发展创造性思维及实践动手能力。课程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专业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系统性,艺术与技术相融合,通过互动式教学模式强化学生对数字媒体艺术的创作流程把握,同时,充分发挥校内外实习实践基地的协同育人作用,通过形式多样的校校、校企合作强化学生项目实战与创新产业能力。近年来,本专业学生在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安徽赛区)、大学生艺术展演、安徽省大学生原创动漫大赛等赛事中获奖40余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0余项。
主要课程:设计美学、数字媒体艺术概论、音视频处理及非线性编辑、UI界面设计、二维动画设计、三维动画设计、数字影视特效与后期制作、虚拟现实设计、影视动画项目编创、微电影创作、数字衍生品3D打印专题设计等。
就业去向:毕业生可在数字影视、动画、游戏、网络广告、建筑景观、多媒体展示、移动媒体等行业从事各类数字媒体的艺术设计与制作、传播、创作实践、媒体教育等方面的工作。
产品设计
学制四年,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专业简介:产品设计专业(原工业设计专业)2009年开始招生,目前在校生220人。专任教师12人,其中副教授4人,讲师7人,助教1人,硕士学位7人,博士学位1人。校内建有产品设计实践中心一所及陶艺与雕塑制作、专业制图机房、木器工作坊、纤维布衣工作坊、皮雕工作坊等实训室;各类实训设备完善。与省内外多家企事业签订校外实习、实训合作协议。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产品设计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综合设计应用能力,良好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能够在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部门、教学科研单位从事以产品创新为重点的设计、管理、科研或教学等方面工作,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也能从事与产品设计相关的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施设计或展示设计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专业特色:本专业拥有现代产品设计与制造协同创新中心校级科研平台,产品设计校级教学团队。教师队伍结构合理,业务能力强,拥有省级教坛新秀1名,校级教坛新秀1名。校级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获一等奖1次,二等奖1次,三等奖2次。拥有产品设计实践中心、工作坊、安徽德力日用玻璃股份有限公司、安徽魔猴三维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多个校内外实训基地。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的产品设计理论基础及综合应用能力,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和产业格局的应用型专门人才。课程教学体系围绕着产业、行业、社会对人才能力要求系统构建,教学中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强化校企、校校、专业工作室等校内外实验基地进行协同育人,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等综合能力的培养。近年来,学生在全国工业设计大赛、安徽省工业设计大赛专项赛、“挑战杯”安徽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等赛事中获奖60余项,获专利授权10余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近20项。
主要课程:产品设计表达、产品交互设计、人机工程学、产品设计材料与工艺、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产品设计模型制作、3D打印技术及应用、智能家电产品设计、产品开发设计、产品系统设计、传统工艺创新设计、家居产品设计、数字产品设计等。
就业去向:毕业生可在现代制造企业、专业设计公司、教学科研单位从事以产品创新为重点的设计、管理、科研或教学等方面的工作,也能从事与产品设计相关的视觉、信息、环境或展示。